人才工作 首页 - 人才天地 - 人才工作

匡正人才评价导向

发布日期:2017-04-11

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发挥人才评价“指挥棒”作用。近日印发的《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》,围绕品德、能力和业绩三方面,提出克服“三唯”倾向,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,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等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,为如何用好人才评价“指挥棒”指明了方向,提供了遵循。
    树立正确导向。有什么样的人才评价导向,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评价环境。导向正,环境向好;导向歪,环境向差。要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放在评价的首位,对论文抄袭、学术造假等失德行为实行“一票否决”,坚决把“品德有恙、德不配位”的人挡在职称评定的门外;要突出创新、实践、服务等能力,把能力的强弱作为重要指标;要注重实际业绩和贡献,把科技成果转化率、知识产权应用率、创新平台贡献度等纳入人才考核评价体系,树立“重品德、重能力、重业绩”的人才评价导向。
    坚持分类施策。“不管是拿手术刀的,还是拿屠刀的,英语考试不过关,什么刀都不行”,“无论小学老师还是高校老师,写不出论文就只能‘望职称兴叹’”,这些社会上流传的段子,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职称评价标准搞“一刀切”的弊端。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,人才评价要根据职业类别,划分不同层次,区别对待,分类施策。如,对基础研究人才,注重尖端前沿引领,突出同行评价;对科技创新人才,注重创新能力及产学研融合,突出市场评价;对成果转化人才,注重转化产值、利润高低、解决就业等社会效益,突出社会评价。
    丰富评价方式。评价方式的丰富与否,事关人才评价的质量。在一定时期内,之所以会出现“评人的不用人、用人的不参评,用上的评不上、评上的用不上”等问题,与人才评价方式单一有很大关系。确保人才评价的客观公正,必须发挥政府、市场、专业组织、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,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,拓宽评价渠道,丰富评价方式。

 

 

文章来源:《中国组织人事报》 作者:孟庆毅


上一篇:夯实人才回流的“蓄水池”
下一篇:破除制约人才的制度藩篱

版权所有:中共永城市委组织部  主办单位:中共永城市委组织部
承办:中共永城市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  地址:永城市东方大道中段
联系方式:ycdj@ycdj.com.cn  豫ICP备:0500697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