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论著作 首页 - 学习课堂 - 理论著作

“四个全面”: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指针

发布日期:2015-08-12

 自国家产生起,稳定和发展始终是国家需要破解的根本性问题,而对其认识和解决的好坏,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危、政权兴衰、百姓冷暖。对中国人来说,对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的动荡不安、积贫积弱,更是有着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,因而对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更加殷切的期盼。正是基于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深刻认知,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的深刻把握,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六十多年历史的深刻总结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“四个全面”的战略布局。它不仅适应了时代潮流和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,而且也为引领民族复兴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根本指针。
  一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: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
  继党的十六大、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,党的十八大把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”作为报告的主题并提出具体的目标。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定位为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”。之所以如此定位,就在于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”对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基础性功能和地位。
  首先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“小康”,是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的一种状态,是一种高水平的小康,它能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建成小康目标迈进过程中,还会遇到“中等收入陷阱”这道坎。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和实践,为我们跨过这道坎指明了方向和路径。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所提出的,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,这样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,从而为跨越“中等收入陷阱”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社会条件,有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。
  其次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“小康”,是涉及多个领域、全体人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的小康,是一种“全面”的小康,它能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牢固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。一方面,马克思主义认为,国家是由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,因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现为“全面推进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,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、各个环节相协调”的系统发展;另一方面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“全面”还表现在,“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,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”,“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、一个地区掉队,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”,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“小康”是没有短板的小康。
   二、全面深化改革: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动力支撑
  如果说30多年前启动的改革开放,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,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;那么,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提出,就是要继续写好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,为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撑。
  首先,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,能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重要的制度动力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,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之所以要确立这一总目标,其深层原因在于: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,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;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,不是要固步自封,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,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”。“制度成熟而持久”不仅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标志,而且能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有效的制度动力。就现实而言,“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,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”,因此,“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、国家长治久安,还是要靠制度,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,靠高素质干部队伍”。
  其次,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能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重要的价值动力。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。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取向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,因为“这个问题不抓紧解决,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,而且也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”,进而危及国家长治久安。因此,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就是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,使人民群众都有“获得感”,从而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,增强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心。
  三、全面依法治国: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
 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,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。全面依法治国,才能更好地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根本性、全局性、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作用,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。
  首先,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来看,全面依法治国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。历史是教科书、是营养剂,历史告诉我们,什么时候法治昌明,就能国泰民安;什么时候法治松弛,就会社会动荡。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充分验证了这一点,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上之所以出现重大失误和曲折,恰恰就是因为法治和民主出了问题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的“大民主”就是对法治的粗暴践踏和破坏,从而造成国家动荡不安。对此,早在20多年前,习近平同志就尖锐地指出,“这种‘大民主’,没有跟科学结合、跟法制结合,而是跟迷信结合、跟愚昧结合,结果就是大动乱”。
  其次,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来看,全面依法治国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。当前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,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,我们面临的安全稳定威胁、风险矛盾挑战也前所未有。正是基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,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,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、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”。他还着重强调,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、关系人民幸福安康、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”。
  四、全面从严治党: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
 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,办好中国的事情,关键在党。全面从严治党,不仅是我们党取得政权的重要法宝,也是我们党取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,更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。
  首先,全面从严治党是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。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,实现国家长治久安,离不开党执政地位的巩固。从根本上说,党执政地位的取得就在于党的先进性。但实践告诉我们,“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、一成不变的”。这是我们党对于执政地位的一种忧患意识,也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一种自觉意识,它建立在我们党对所面临的“四个危险”和“四个挑战”深刻警醒的基础上。这些年来,一些地方和单位“四风”问题越积越多,潜规则越来越盛行。究其原因,就在于从严治党没有做到全覆盖、没有做到位,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。因此,只有全面从严治党,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的能力,才能从根本上改进党的作风,塑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,永固党的执政地位。
  其次,全面从严治党是有效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内在要求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能力不断提高,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,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然而,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,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。当前,中国的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,这就对党的治国理政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,因此,只有深入把握党的建设的科学规律,继续释放党的创造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,全面从严治党,才能有效夯实和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,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根本政治保障。

文章来源: 作者: 南京政治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杨宁、张光辉


上一篇:领导干部要做加强学习的表率
下一篇: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

版权所有:中共永城市委组织部  主办单位:中共永城市委组织部
承办:中共永城市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  地址:永城市东方大道中段
联系方式:ycdj@ycdj.com.cn  豫ICP备:05006970号